正式商用两年后,5G正从试点探索转入快速推广阶段。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采矿行业
“5G+工业互联网”现场工作会(以下简称
“现场工作会”)上发布了
“5G+工业互联网”首批重点行业和应用场景。
首批重点行业和应用场景涵盖电子设备生产、装备制造、钢铁、采矿、电力等5大行业,以及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柔性生产制造等十大应用场景。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工业企业建设
“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500个, “5G+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工业互联网和5G发展进程中产业热情最高、创新最活跃、成效最显著的领域之一。
为更好地考察 “5G+工业互联网”应用情况,日前,现场工作会的参会代表走进在山西晋中市寿阳县的潞安化工集团新元煤矿井下500米生产现场。从考察情况来看,
“5G+工业互联网”让生产现场有了三方面的改变:
一是智能采掘与生产控制。基于5G低时延特性,远程控制采煤机运行,采煤人员远离开采面,从危险、恶劣的作业环境中解放出来。
二是环境监测与安全防护。基于5G广连接特性,通过2万多个传感器,采集井下甲烷、风速等环境数据,实时监测顶板离层、巷道锚杆等应力状态,降低火、水、瓦斯、煤尘、顶板等灾害事故发生率。
三是井下巡检。基于5G大带宽特性,在井下巷道等处部署4K超高清摄像仪等视频监控装置采集现场信息,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井下工作人员状态识别和告警,提升异常事件快速响应能力。5G技术的应用,让矿工从
“黑领”向 “蓝领”转变。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陆续出台《“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
《关于加快推动5G发展的通知》等政策,从引导产业界提升网络关键技术、创新应用、资源供给能力上协同发力,推进 “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去年年底印发的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在10个重点行业打造30个5G全连接工厂。
地方上也纷纷出台支持工业互联网、5G的相关政策,目前已有近20个省市充分利用现有政策资金渠道加大对
“5G+工业互联网”的支持力度。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中部等地区围绕区域优势特色领域,形成多个产业集聚区。
不过,在业内看来,我国 “5G+工业互联网”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快技术研发,拓展融合应用,不断完善产业生态。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烈宏表示,近年来,采矿业环境制约趋紧、要素成本上升,亟待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实现少人、无人生产,这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降本增效提升精益管理水平、破解招工难用工荒意义重大。我国5G具备网络、产业、应用的系统领先优势。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夯实网络基础、强化产业支撑、丰富融合应用、优化生态环境,持续推进采矿业
“5G+工业互联网”创新突破,加快从
“样板间”向 “商品房”复制推广,进一步赋能千行百业,呈现千姿百态。
为继续推动 “5G+工业互联网”深入发展,据悉,工信部今年将重点抓好产业基础的夯实提升、成熟模式的应用推广、创新模式的深化拓展、产业生态的发展壮大等4方面工作。(中国工业报
左宗鑫)
【关闭窗口】